文化软实力的价值解读
日期:2012-04-25 11:19:00作者:

文化软实力已成为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资料图片
作为思想意识的升华、民族精神的凝聚、综合国力的体现,文化在其认同过程中表现为一种软实力,其价值指向是民生幸福、社会和谐。十七届六中全会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当前,文化软实力建设作为国家战略,已经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生长点”和重要“增长极”。
文化软实力的价值认同
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精神记忆,文化的价值底蕴和真正魅力在于追问和探寻“人”的意义,改变和超越“人”的本能,创造和发明“人”的生活。文化软实力彰显的正是文化所蕴含的“以文化人”的崇高使命和“向文而化”的价值取向,其作用于不同类型事物就会使人在价值判断中产生真假感、善恶感和美丑感。
文化软实力的求真价值在于扩展人性之真,使人具有更深刻的知识、更超凡的能力和更睿智的头脑。真的本质在于合规律性,真的尺度是客观的、外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文化软实力的基础支点是求真,就是使人正确认识和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通过改变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精神环境改变着人类的生存状态、交往方式和内心世界。人对客观规律的认识愈深刻、愈全面,人的活动愈理性愈自由。客观规律一旦被人所认识,就会由支配人的外在压力变成发展人的内在动力,人就会领略到文化软实力的基本形态——自我安宁感。
文化软实力的向善价值在于顺应人性之善,追求善的道德理想、善的伦理秩序、善的行为方式。善的本质在于合目的性,善的尺度是主观的、内在的,所反映和体现的是主体的意志。文化软实力的中端支点是向善,它所呈现的是人的思想行为符合内在的良知标准,努力塑造有德之公民,不断创造文明的社会。当主体与客体双方在公平和平等前提下达成互惠互利时,人就会领略到文化软实力的中级形态——自我实现感。
文化软实力的尚美价值在于美化人的心灵世界、升华人的信仰追求、陶冶人的精神情操。美的本质在于既合规律性又合目的性,美的尺度既是客观外在的,又是主观内在的,是主体与客体在真和善的基础上的和谐统一。文化软实力的高端支点是尚美,这是心灵完全自由的表征,彰显了主客体之间的和谐关系,“从而达到主客体契合,物我同一,进入自由世界。”(袁贵仁:《价值学引论》,第145页)对美的拥有使人在特定个别存在中获得超越有限自我的喜悦和乐趣,人就会领略到文化软实力的高级形态——自我愉悦感。
文化软实力的责任担当
文化软实力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民族形象的基本元素和首要标志。一个民族之所以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关键在于有自己鲜明独特的民族文化、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历经磨难、长盛不衰,就在于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进程中,万众一心、坚忍不拔地共克时艰、奋勇向前,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为内容的伟大民族精神。民族的复兴始于文化的觉醒。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科学把握文化与民族的互动关系。只有以文化软实力提升去最大限度地激发民族凝聚力,把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作为一种民族的“集体无意识”融入华夏儿女的心灵深处,努力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才能充分调动各民族、各阶层、各方面的力量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