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资源与红色文化研究

图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红色资源与红色文化研究

中国共产党是怎样领导文化建设的?

日期:2012-04-25 11:19:00
作者:
 陈 晋

  为进一步推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央宣传部、中央文献研究室选编出版了《论文化建设——重要论述摘编》(以下简称《摘编》)。《摘编》分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指导思想、基本方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文化创新和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人才队伍以及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八个专题,辑录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同志的一系列重要论述,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思想和基本精神,鲜明体现了我们党领导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和重大决策,是当前形势下,科学引导和全面推进我国文化建设的简明扼要的基础读本。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如果要问,我们党为什么能够做到这一点,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是怎样领导文化建设的,我以为,读这本《摘编》,能获得不少启发。概括起来,《摘编》的内容,尤其在以下四个方面有助于加深对我们党领导文化建设的特点的认识。

  第一,高度重视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我们党领导文化建设的认识前提。

  文化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手段,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目标。早在革命年代,毛泽东同志在重视发挥文武两条战线的重要作用的同时,就明确把建立“中华民族的新文化”作为我们党的奋斗目标,他还说,“任何社会没有文化就建设不起来”。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到六十年代中期,毛泽东几次谈到四个现代化发展战略时,都专列一条“科学文化”的现代化,从而把文化的现代化纳入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具体奋斗目标之中。邓小平同志在启动改革开放历史进程的时候,一个重要的思路就是,社会主义的文化科学水平应该比资本主义发展得快,“这才称得起社会主义”。由此,他始终强调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并说这一手也要硬。随着改革的日益深化,江泽民同志提出,越是集中力量发展经济、推进改革,越需要文化“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根据文化与经济和政治深入交融的发展趋势,他提出“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文化建设更加具体地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进而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鉴于文化和舆论格局上的西强我弱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改变,胡锦涛同志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重要发展战略。凡此等等,充分表明,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不断实现思想文化的新觉醒,领导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一个认识上的重要前提,就是始终把文化建设的地位和作用,放到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来强调,并且不断有新的判断、新的角度、新的认识。

  第二,牢固树立文化的正确前进方向,是我们党领导文化建设的思想指导。

  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并决定着文化建设的灵魂、精髓和发展前途。我们党过去讲建设新文化,即新民主主义文化,今天讲建设先进文化,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旨都在强调文化的正确前进方向,里边都有特殊的规定和明确的内含。诸如我们党先后指出,文化建设要有三大属性——“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种精神——“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在树立这些文化前进标杆的同时,我们党始终坚持和强调,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来指导文化建设,特别是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指导文化建设。

  党的十六大以后,进一步把文化建设的精髓概括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些内容,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发展要求,是文化建设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思想保证。很明显,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表明我们党领导的文化建设,有其内在的规定性,既不是向古代,也不是向西方看齐的文化建设,而是与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联系在一起的。如果缺少这样的自觉和自信,也就失去了我们党领导文化建设最深刻的经验,失去了我们党领导文化建设最大的思想优势。

  第三,坚持落实文化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我们党领导文化建设的根本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