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革命史与中共党史研究

图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井冈山革命史与中共党史研究

增强党的凝聚力、政府的公信力、干部的执行力和制度的约束力

日期:2012-04-25 11:17:00
作者:
  孙政才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深刻指出,“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并要求全党同志牢记历史使命,“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这“四个考验”、“四个危险”、“三个不”振聋发聩、发人深省,是向全党发出的警世之言,把新时期党的建设引入一个新境界,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吉林要实现“科学发展、加快振兴,努力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关键在于在政治上、思想上和行动上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坚定不移地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结合吉林实际、突出工作重点、抓住关键环节,着力在增强党的凝聚力、政府的公信力、干部的执行力和制度的约束力上下功夫。

  一、党的凝聚力,是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体现,是党富有生命力、创造力和战斗力的根本保证

  党的凝聚力既表现为党对党员和群众的吸引力,也表现为党员和群众对党的向心力。增强党的凝聚力,就是要坚持共同思想基础,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要坚持共同奋斗目标,使推动振兴发展成为全体党员和群众的自觉行动,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而努力奋斗;就是要坚持统一意志,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使各级党组织始终成为党领导事业发展的坚强核心,广大党员成为推动发展的先锋模范,带领人民群众不断开创各项事业新局面。

  增强党的凝聚力,一要强化党的意识。教育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党所处环境的深刻变化,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更加奋发有为地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进步。二要自觉维护大局。时刻保持政治敏感性和敏锐性,坚决维护中央权威,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切实保证政令畅通,全面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省委的决策部署,创造性地把中央和省委的要求落到实处。三要肩负起执政责任。要增强执政意识,关注党的前途命运,把党的意志和主张体现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实践之中,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历史使命。四要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定人民群众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五要重视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结合吉林实际,以农村基层组织固本强基、基层干部素质提升、党员创业带富“三项工程”和城市基层组织有一个好书记、有一支专职队伍、有一处标准场所、有一笔固定经费、有一套运行机制,着力创建服务型社区党组织“五有一创工程”,深入开展“三帮扶”活动,以及在边境地区实施“强基富民固边”工程为载体,统筹推进城乡基层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方面的重要作用。要关心关爱基层组织,支持基层党员干部立足实际开展工作,不断开创基层组织建设新局面。

  二、政府的公信力,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前提,是践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基本保障

  政府的公信力,既表现为各级政府通过自身行为获得社会公众信任和认可的能力,也表现为政府对社会公众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一定意义上讲,政府公信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党的执政形象、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就是要贯彻落实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不断提高各级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创新和改进政府各方面工作的方式方法,切实把各项职责履行好、各项事业发展好,以为民赢公信、以公正建公信、以高效树公信、以公开促公信、以廉洁保公信,以良好的执政形象和工作业绩赢得人民群众的普遍信任和真心支持。

  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必须坚持执政为民,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权益,脚踏实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一要坚持依法行政。大力加强政府各项规章制度建设,完善法规体系,规范行政行为,严格依法办事,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断促进政府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进一步简政放权,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进一步理顺行政管理体制,整合工作资源,优化工作流程,完善绩效管理,提高行政效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办事提速、管理提效、服务提质。二要坚持公开透明。进一步完善决策程序,政府重大决策必须经过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和公众参与,充分听取群众意见,不断推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以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为重点,加大信息公开力度,拓宽信息公开渠道,健全信息发布机制,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使公共权力的行使自觉接受法律和制度的约束、社会和公众的监督。三要坚持权责统一。进一步加强权力运行监督和制约,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切实加大行政问责力度,严肃查处失职渎职和违法行政行为,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违法要追究。四要坚持廉洁从政。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加快建设具有吉林特点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提高各级干部拒腐防变能力,严惩腐败分子,以清正廉洁的形象取信于民。